曾起何时,洋品牌就成为品质和信誉的保证,引领着时尚和消费的潮流。部分国人追逐洋品牌,已达到乎疯狂的曾度,甚至对舶来品患有“崇拜症”。甚至部分中国制造只是贴上了“洋”标签,也会身价倍增。为追逐洋品牌,部分国人甚至会到香港“扫货”,到国外海淘。
尽管国人对洋品牌趋之若鹜,然而进口品牌对中国顾客却并不“厚爱”。无论是iPhone、阿玛尼西服,还是奔驰汽车、星巴克咖啡,进入中国后都是坐地涨价。事实上,洋品牌也非质量保障。前一段时间新西兰奶粉的集体“中毒”,iPhone让人屡屡诟病的售后服务,肯德基比马桶水还脏的冰块,都给了洋品牌一记响亮耳光。
为何即使国人的热情,换来的只是洋品牌的“冷屁股”,国人仍然对国货不屑一顾呢?不可否认,部分国人追逐洋品牌是为了时尚,让自己有“品”。当然也有部分国人是因为文化的不自信,才走上“崇洋媚外”的道路。然而,这些不足以成为洋货“横行”的主流。
国人对洋品牌的追捧,背后折射出对民族品牌缺乏信心。无论是三鹿奶粉事件,还是红心鸭蛋、道路桥梁坍塌,中国制造的“不给力”,让国人很受伤,其对于国人心理更是产生不可估量的冲击。人无信不立,企业无信则衰。民族品牌的信用缺失,最终致使国人过分依赖洋品牌这个“外来的和尚”。
其实,许多国外品牌本身就是中国制造。总所周知,iPhone由富士康代工,而街上满大街横行的华晨宝马、东风本田,本身就是“贴牌”产品。同时,国货中也有海尔、华为等企业,可见国货并非一无是处。木桶盛水的多少,由的那快板决定,如何提高中国制造的“短板”,就成为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。只有补强,中国制造的短板,才能让国货自强,最终有和洋品牌比拼的实力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